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

在歐洲的中心呼喊聖誕市集(與食物)

經過仿佛永遠不會結束的期末考(其實還沒考完!放完寒假回來還有一科真是太超過!)總算來到寒假的前夕,雖然下禮拜有一個無聊的presentation skill seminar做梗,但我已經火速完成了兩個聖誕市集采風!




魯汶當地的聖誕市集小小的,就是平常friday market所在的大圖書館前方兩處廣場,繞著大圖書館做燈飾,以白色帳篷和聖誕樹為基調;因為比利時沒有甚麼聖誕節必吃的東西,所以賣的也大部分就是些香料、巧克力、熱食攤子、裝飾品、玩具、熱酒和臨時酒吧等等。











其實熱酒這東西源自德國,但比利時這邊的就只是拿超市的便宜紅酒去煮,所以酒精味道很嗆!不過這邊疑似有流行一種很像曲棍球的遊戲。



阿姆溝聖誕市集的東西可是一點都不便宜!畢竟這是攤販海撈的時候呀!每晚都還會有不曉得哪來的樂團來表演一些根本就不是christmas carroll的歌...聽起來很像80s的流行音樂,如果你看到在舞台區附近穿著不合時宜的金色亮片裝的人們八成等下就是他們要表演了!鄉親啊原來辦桌文化處處都有~~

德國的聖誕市集就很道地了!主要以科隆和阿亨兩地的最為有名(然後離阿比也比較近,ㄟㄟ那地方真的翻譯做阿亨aachen不是我又給人家亂取藝名)。從阿比到阿亨(很像兩個演情境劇的人的名字...)搭火車即可抵達,最慢車也只要兩小時,20歐內來回搞定!



德國的聖誕市集很像台灣夜市,有許多當地小吃和節慶專用的食物,整個市集逛一圈是可以吃很飽!但因為我們一行人太哭餓了所以是先去餐廳吃飽才出來市集吃第二輪的!

每個歐洲城市的城市規畫其實都很類似,只要先找到city hall或該城市的main catheral,以輻射狀逛出去怎麼迷路都還是可以看到遠處的catheral呀和北極星的道理是一樣的!

因此我們也是一到主教堂之後就先以gluhwein抵禦寒風然後才散開吃吃喝喝。gluhwein是德文的glow wine,是在紅酒中加入多種香料和葡萄乾,熱熱喝快快好,後來歐洲很多城市都模仿這種熱酒,但還是德國的最好喝又便宜呀!

聖誕市集每年都會有不同版本的酒杯,通常都是聖誕襪或靴子形狀,在買酒時先付3歐多的酒杯guarantee fee,如果你想把杯子帶回家就不要拿去退回。通常賣gluhwein的攤子還會賣愛爾蘭咖啡,提供不喝酒的人其他選擇。




下面照片裡的麵包是用水果(蘋果、柑橘類、芒果)和肉桂做成,有椰子麵包的口感,試吃品是蘋果口味我覺得和肉桂搭在一起強化了肉桂的味道讓我有點害怕所以沒買(並且腦中一直想到鬼壓床了沒裡面說愛吃肉桂的人會有陰陽眼嚇死我),但我同學買了芒果口味的讓大家驚為天人!不喜歡肉桂的人一定要帶個芒果麵包回家呀!




另一個在聖誕市集中一定要去嚐嚐的甜點是mazipan,也就是almond paste,它是以杏仁或榛果加蜂蜜去熬煮成的糖塊,和冬瓜糖煮冬瓜茶是一樣意思啦!所以通常可以拿來做其他甜點,不過也可以單吃,搭配咖啡或紅酒。

由於我本人是杏仁控與手工肥皂控,看到這個長得像肥皂但吃起來是杏仁味的東西整個失心瘋(這是甚麼巧合),但無奈她好貴,一塊肥皂大小要3歐,整包買assorted又不曉得是會吃到哪一年,所以還是只買了一塊。


聖誕市集中另外一個人聲鼎沸的攤子就是這個傳統的...麵包店?(我瞎猜)原本很想吃的但看到大家手上拿著的都是一盤麵包上面淋上誇張多的熱奶油和糖漿我默默慶幸自己不是huge snack fan...走去買旁邊的churros。


Churros究竟是哪裡的點心我也不曉得,總覺得我在大陸吃過他美國也吃過他然後也有說這是西班牙甜甜圈(或西班牙油條),但總之就是炸得比較扎實比較乾又有肉桂味的油條(鬼打牆?)啦...因為澱粉會蓋過肉桂味所以我就冒著會看到死人的風險吃了他。

不過這種冷天還真的是三秒就讓現炸的東西變冷...

 最後要講的德國必吃小吃是鹹食!但因為有大量我不喜歡的白醬所以我pass!他是炒蘑菇拌白醬(應該是cheese或奶油+garlic),然後會附一小片吐司可以沾醬吃。這道菜真的從外觀到食材到吃完之後杯盤狼藉的樣子都不是我的tone....不過隊伍排超長的!我果然是華人啊不要再給我看到白醬!我只想要豆瓣醬!(於是這篇文章就激動地結束在豆瓣醬中了)





1 則留言:

  1. Love all the pictures. All those lights are so pretty!

    *now your newest follower via greader.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