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還是有想過呀!
話說在我掙扎做這個return on investment的決定時,想起了一件事:大學的時候有一次社團請了陳子鴻老師來上流行音樂行銷的教育訓練,那時陳子鴻老師
當時他告訴自己,只會瞧不起流行音樂是沒有用的,if you can't defeat them, join them! 先做到在流行音樂界成功才有資格瞧不起流行音樂。
如果沒有當時的這個轉念,就沒有後來的戴佩妮、江蕙、轉型的張惠妹等歌手,也沒有喜歡音樂這間公司了。
可能這個轉念聽起來相當壯烈而感人,多年後的這陣子這個念頭在我腦中迴盪發酵,雖然我壓根不覺得我的學歷與工作態度有輸給所謂名校名系商學院畢業的人一絲一毫,但在這個現實的世界裡我們的起薪與工作環境就是比人艱苦一些。與其抱怨或忍耐,不如在累積了四年的工作經驗後進行這個join them的計畫,開啟一個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歷程。
我是這麼想的,花同樣的錢唸商學MA不如找個MBA,同學多年的工作經驗與各種來歷一定在某種程度上能激起對話與思辯的火花,那麼就算學業上的成就達不到,好歹我還能獲得充分的休息,累積生活經驗,做為思考下一階段人生與工作規畫的養份,因此我鎖定的目標就是-
一、要去一個冷門的地方
二、課程要實務導向且偏entrepreneurship和corporate management
三、最好不要那麼銅臭味
(對於人生志向就是賣衣服的我本人而言太finance與理論的商學教育真是浪費啊)
四、最好華人少一點
五、最好讓我有在課程中去其他國家
就這樣,我抱持著與多數唸MBA的人截然不同的動機開啟了申請學校的旅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